图形设计与诗的意境

学习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有“意境”一说,画家们用线条,笔墨,色彩,形质等元素,草草数笔,以诗一般的意境,抒发胸中逸气。特别是宋朝时期中国“文人画”的兴起,更使这种诗书画三位一体推崇至极,如大诗人兼书画家的苏轼在解释其“诗画本一律”时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绘画已经十分注重用诗意的态度,诗化的灵感对待创作。不过,“ 诗的意境”在图形设计中的体现,这种诗的意境不单指中国画的“意境”,它更大的作用在于为图形设计提供一种创作思想。
先让我们来看看何为“诗的意境”吧,“诗的意境”又称“诗境”。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如人,物,事等),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形成的饱含思想感情,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诗的意境是诗的灵魂所在,也是诗人“情动与中而形于外”自然宣泄,是感染读者共鸣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诗总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故而诗的语言要求简炼而生动,要在廖廖数字中包孕深刻的感情,以达到“以约总博,寓万里与尺幅间”的艺术效果。而图形设计是用可见的形象,符号,轮廓,色彩直接向观者传递思想感情。两者虽然在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在艺术效果的追求上是一致的。从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归纳出某些设计原则,图形设计的根本要求必然由最简洁,显明﹑乐见﹑易记的集约化﹑符号化的符合审美的形式所体现,这些形式往往代表了事物最本质的方面,是对客观存在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最能传递设计精神和打动观者的最美的形式。
图形设计要体现“诗的意境”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习诗歌的创作过程,并贯穿于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力求以简炼生动的艺术语言达到诗歌一样的感染力。首先,图形的设计创作要正确认识所要表达的设计主体,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往往是一个痛苦的思索过程,让人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有一次,南艺的书籍装幀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图形设计题目——用最简练的线条表现《太阳.地球的关系》,在一般说来,这样的题目很自然就让人联想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样式,大家也很难摆脱这样的桎梏,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用这种具象的图解形式来表现。显然,这样平庸的切入点并不是老师所期望的,当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形似铜币般圆形和方形图案时,同学们都如同道破天机一般发出“噢”的感叹!我们知道,“天圆地方”正符合中国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宇宙观,这个设计用“天圆地方”四个字诠释一切足亦。可见,作为一种图形设计,它往往犹如诗的创作一样,通过设计者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被表达主体最本质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凝炼于情理之中,结果却又出乎意料之外。因而获得了观众的共鸣。其次,诗词的炼句﹑炼字还与图形设计的“惨淡经营”异曲同工。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历来为人们传诵,其中的“绿”字,最初为“到”,后来改为“过”又改为“入”,“满”,最后才确定用“绿 ”。这样的“推敲”在图形设计中也常常经历,其实它是不断积蓄思维力量的过程。比如在标志设计中,图形的繁简和色彩﹑元素的取舍和变化等都要经过反复琢磨,在无数次“推敲”后才能达到最佳的形式。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弃之嫌少,添之嫌赘”。
要在图形设计中体现“诗的意境”,要求设计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同时,设计师对民族﹑传统﹑宗教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也极其重要。而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当今,我们许多人逐渐忽略了传统文化知识的汲取,因而也无法在设计中体现“诗意”来,所以我们要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学的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曲,赋浩如烟海,传世甚多。通过诗词的学习,可以了解它的创作方法,学习它的语言推敲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在图形的设计过程中才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客观存在,准确把握事物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最简炼的艺术语言,用符合审美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前面曾谈起中国画的“意境”,其实,图形设计中的“意境”在设计作品中也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很多好的图形作品都可以用简练的诗句概括设计思想和带给受众者的感染力,这也是图形设计中的一种“诗的意境”。
纵观图形的设计过程,其实同诗的创作一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只有千锤百炼方能得一真金,这里的“真金”是图形设计的完美追求,如同诗一般凝炼生动的语言——这应该是图形设计的最高境界。
 

 


本站版权、与免责申明:

1)凡本站署名文字、图片文章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 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 网站,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北京盛和创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information时尚设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blog